大宝法王 | 我们如何能做到安忍?有一个忍辱口诀就是「随时保持谦卑」
时间:2018年5月30日上午
地点:美国纽约河滨大教堂
摘自:法王教授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
谈到「忍辱」,也有许多种分类,大概有三种,各有不同定义、释义。对于忍辱的许多不同定义,是出自于《中观宝鬘论》,其中提到所谓「忍辱」就是「无嗔」。
我们如何能做到安忍?当一个人我慢越大时,嗔心越大,就难以忍辱,因此有一个忍辱口诀就是「随时保持谦卑」,没有我慢,自然就不会起嗔心,自然就容易忍辱。
忍辱真的非常重要,如果一个人缺乏忍辱,当他被伤害时就会想要报复、以牙还牙,就不可能想要利益他人,若不想利益他人,就无法进入大乘菩萨行持,因此如果要进入大乘菩萨修持,起步就要从「忍辱」开始,这是必须的修持。
很多人对于「忍辱」有一种误解,觉得修忍辱就是要压抑自己,但这是不正确的。忍辱并不是自我压抑。
举例来说,我们有时候会被别人说:「你都已经是佛教徒了,因此一定要做个好人。」因此好像在说:「那我怎么还能生气呢?」结果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,也会感到不好意思。其实这种说法、想法都是一种压抑,这也是没有用的,因为不可能有人因为说自己是大乘行者,然后就从此再也不生气,就像签一个约就想做到不生气,这是不可能的。
换句话说,忍辱是要慢慢培养的能力,多去思维嗔心的过患,自然而然不需要依靠嗔心,知道没有嗔心也可活得很好,这是需要观察、要有勇气,否则很多时候,我们皈依的是嗔恨之心,因为除了发脾气,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去回应冲突或不顺心的状况。
我们会容易动怒,就是因为我们一心皈依负面情绪,心中一点善的功德利益都没有,心中很空虚,遇到这种状况时,就像是抓住救生筏一样,抓住了嗔心。因此唯有不断去观察、去培养善的功德力,同时去思维嗔心的过患,如此才能做到「安忍」,不思维嗔心过患的忍辱,只会是一种压抑。
因此我们对「忍辱」要有正确的理解,不是掩盖、逃避,而是要懂得放下。我觉得有时候把气发出来也好,首先觉知到自己生气了,这是一个观察情绪的好机会,不要掩盖、逃避,而是去面对,不然总是一味逃避的话,这些累积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带来更不好的结果。
在座有些人前天也去参加了不动佛灌顶,我当时也讲到「忍辱」,部分和今天是有关连的。
就像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,不动佛也发了许多大愿,其中一个是说「直到成佛前,不对任何一位众生起嗔心」,我们也可以尝试看看,一天当中不生气,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试着去实践过,或许真的去做时,会发现并不如想像中困难。其实我们都有潜力,但需要透过尝试和挑战,才会开发出来。
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
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
关注我们